作者 | 范志辉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国内演出市场进入了一种“过热”的状态,其中以音乐节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仅在五一期间,就有42场音乐节在各地上演。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962.2%,其中42.53%都来自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
但火热的另一面,则是放冷焰、冲围栏、黄牛举报等乱象,以及舞台音响减配、艺人演出迟到、交通饮食服务不足等问题的频频爆出。也有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音乐节“一年游”占到半壁江山,消失率从40%到50%,逐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一热一冷”的背后,关于音乐节如何才能长久、IP化的问题确实值得行业思考。毕竟,一个行业的真正发展,靠的不是一拥而上的资本扩张,更是扎根于产业的热爱与坚持。
一个音乐节如何才能存活8年?
上周五的2023第八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摩登天空创始人、草莓音乐节沈黎晖,北京迷笛音乐校长、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张北音乐节、MTA天漠音乐节的创始人李宏杰,街声公司总裁、简单生活节创始人贾敏恕等音乐节领域的老炮就中国音乐节如何持续发展展开了对谈,其中不乏许多有建树性的观点。
比如沈黎晖提到,尽管现在音乐节有些内卷,但还是要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作为差异化,要有自己的出发点;张帆则认为,全国有3000多个县,每个城市其实都应该有音乐节,背后吸引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李宏杰提到,不管这个外面做音乐节的人再多,还是要坚定守住自己的初心,也要去做更多的创新;贾敏恕从简单生活节从台北到上海的扩张,提出音乐节扎根某个城市,寻求在地化发展。
虽然音乐节市场表面火热,但现实很残酷,甚至说不出几个新生音乐节的品牌。就中国音乐节难以品牌化的现象,李宏杰曾对音乐先声表示,“一说品牌肯定是跟历史有关,跟时间有关系,但真正叫品牌的音乐节,可能没超过两只手。大概梳理一下,你说中国超过3年历史的音乐节有几个?5年的有几个?8年的有几个,10年的有几个?”
事实也如此,虽然当下的音乐节市场看起来很繁荣,但是真正能够熬得住的、能撑下来的确实并不多。要想办一个不“一年游”、有品牌的音乐节,很多方面都是考验,比如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团队、稳定的场地合作伙伴,是否这能够实现良性运营等。
对于当下音乐节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李宏杰也直言,“音乐节它其实是现场音乐里边最复杂的形式,它不像做演唱会,搭个舞台、三个小时、演完就走。这三四天里边,其实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生活娱乐都在这里,所以其实没那么容易。”
如果从2000年的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算起,中国的音乐节发展不过23年。而作为行业老兵,李宏杰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音乐节从0到1的发展。
2007年,李宏杰开始真正投身音乐节现场演出制作,先是为迷笛音乐节做了一个嘻哈舞台,专门演 Hip-Hop;同一年,还为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做了Rock Girl和 Hip-Hop Reggae两个舞台。
经过两年实操后,李宏杰和杂志社不到20个人在2009年创办了首届张北音乐节,这个贫困县生长出来的摇滚音乐节也成为后来各地学习“音乐节+文旅”模式绕不过去的标杆案例。
但与此同时,音乐节本身也随着市场的深入面临升级迭代。用李宏杰的话来说,以张北音乐节为代表的1.0阶段,重点在演出阵容上,各方面的体验没有那么多精细化的运营;而以MTA天漠音乐节为代表的2.0阶段,给乐迷的体验是更综合的,可以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确实,作为一个常年混迹音乐节的重度爱好者,MTA天漠音乐节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置身于沙漠之中的独特地理环境,主打音乐(Music)、科技(Technology)与艺术(Art)的概念融合,还有登上Mustafar、Naboo、Supernova三个星球概念舞台的艺术家们,以及蛇谷、星际恋人、太空人、火烈鸟等精妙震撼的艺术装置,哪怕放在国内三四百个音乐节里,都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辨识度。
简单来说,在MTA天漠音乐节,你不止可以听到从techno到Hip Hop、R&B、Jazz、RockMusic各种风格的音乐,还能感受到来自科技的思想碰撞、艺术的天马行空,沉浸在一种超现实的多重体验里。
李宏杰提到,2013年左右,他开始思考怎么做一个跟张北音乐节不同的2.0产品,于是去西南偏南、科切拉等国际音乐节考察,开始研究火人节,因此才有了MTA天漠音乐节。他曾经这么比喻:MTA是西南偏南在火人节的场地上遇见了科切拉。
如今,MTA天漠音乐节作为当年的“音乐节新物种”,也已经行至第8年。
据了解,基于对音乐品质的把控和追求、同频的理念共鸣,今年MTA天漠音乐节和虾米音乐娱乐达成了战略合作,相信会为2023MTA天漠音乐节的燥热再添一把火。同时,本次音乐节的联合出品方还有「为听世界」音乐厂牌,其以“做音乐人的伯乐”作为厂牌理念,致力于独立音乐事业发展,音乐人孵化、打造优质演出现场与演出IP,对于即将登上Supernova舞台的年轻新人也是一个好机会。
可以看到,这8年并不容易,但李宏杰更期待它的未来,“MTA就像一个小孩,希望能用自己在音乐、科技、艺术这三个领域的审美和品位,去获得更多有同好的年轻人的共鸣,影响更多人。”
能在世界版图上代表中国的音乐节在哪?
1969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阿姆斯特朗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小步,在人类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另一个是四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在伍德斯托克举起了“和平与音乐”的大旗,与50万嬉皮士共同创造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瞬间。
时过境迁,当 年筹办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Joel Rosenman、John Roberts、Michael Lang、Artie Kornfeld先后离世,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再反叛和愤怒。张帆认为,伍德斯托克的泥浆不复存在了,但它自由、平等、博爱的基因会得到传承。
如果说伍德斯托克是音乐节的鼻祖,如今这一文化早已在世界各地扎根。目前,在音乐节文化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乐节,日本有Fuji Rock、美国有Coachella、英国有Glastonbury,那么,我们也想追问,国内现在音乐节这么扎堆内卷,但真正在世界版图上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节在哪?
Fuji Rock Festival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节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标准?
李宏杰认为,第一要具备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标准,通过持续举办建立自己的品牌标签,比如除了摇滚乐,日本的Fuji Rock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音乐节;第二要建立足够的品牌影响力,要让乐迷有不看阵容就买票的信任感,音乐家也会以能上这个音乐节演出为荣。
而从创立之初,MTA天漠音乐节就一直以此为目标。2016年举办第一届时,李宏杰就邀请了伍德斯托克创始人Michael Lang亲临现场,并出席MTA天漠音乐节“科技x音乐”的跨界论坛。
与此同时,MTA天漠音乐节也一直确实在按照李宏杰的高标准在努力。比如自2018年开始,MTA天漠音乐节便邀请到助力Fuji Rock音乐节的环保组织iPledge团队,引导观众进行垃圾分类,想要打造一个“中国最干净的音乐节”。同一年,在大麦的支持下,MTA天漠音乐节开始实行更为环保的身份证验票方式;2019年,更是成为国内首个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验票的音乐节。
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往MTA天漠音乐节的舞台上,我们还看到了大批首次来到中国音乐节舞台的海外艺人,从Alan Walker到Clean Bandit、Years&Years、Kehlani、Tove Lo、ZHU、Jay Park朴宰范等等,天漠给了很多海外艺人在国内展示的舞台,也给了国内乐迷接触好音乐的一个出口。
在采访中,李宏杰提到,“我们一直是用A&R的思路在选年轻的音乐人,Alan Walker、Tizzy T、秘密行动、海朋森、KAFE.HU等这些艺人在变得更知名之前,MTA天漠音乐节都邀请过他们了。”他不无自豪地说道,Alan Walker于2016年来到天漠,那也是他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因为这个舞台,他被更多的中国乐迷认知,后面粉丝涨了几百万,身价也涨了好几倍,在网易云歌曲收听率也达到了10亿级别。
还有一个其他音乐节可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MTA天漠音乐节获得怀来政府持续的大力支持,双方签约到了2030年。李宏杰说,我们一直努力做正确的事,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希望在天漠15周年的时候,MTA天漠音乐节能够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音乐节。
采访中,李宏杰也透露,今年公司也会计划做一些出海项目,预计7月初,在纽约举办一场外国艺人为主的MTA子品牌的音乐节;11月,同样在纽约还将会落地一个名为“有朋自东方来(Friends from the East)”的音乐节,邀请痛仰、万能青年旅店、康姆士、房东的猫等中国音乐人,后续也将邀请来自韩国、日本、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的音乐人。
此外,为了纪念SAG创始人、著名音响师、混音师、音乐人张博先生,李宏杰也打算从今年开始将Naboo舞台中文名字永久命名为“博”舞台。
说起这个,李宏杰的语气开始变得沉重,“虽然对外一直没有这么说过,但是在我心里,一直觉得老张他是天漠音乐节的co-founder。所以,尽管他人不在了,我还是希望他能看到我们在成长,我们在进步。这也是他为之努力、奋斗奉献过的地方,至少在我们这个音乐节,他应该被永远记住。”
或许,在MTA天漠音乐节的基因里,除了Unique、Diverse、Fresh、Real,骨子里还有Human的底色。它是一个未来感的、包容性的、国际化的音乐节产品,更有着充满人情味的、普世价值的情感内核,就像当年的伍德斯托克。
结语
音乐节从来不是靠钱就能做好的,背后是专业人士的心血付出和无数细节的坚决执行。
作为一个慢产品,音乐节拼的不是头部艺人,归根结底还是体验和品质。正如李宏杰此前所说,“音乐节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收入就那么几块:门票、赞助、餐饮、周边产品,我觉得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音乐节的品牌,但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从长远来看,即便拼盘式的音乐节会一直存在,但我们也还是期待,能有更多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的音乐节能够涌现出来。毕竟,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另类音乐节,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才能带来真正的市场繁荣。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标签: